过滤加油机作为实现“洁净补油”的关键设备,其性能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液压系统、齿轮箱等核心部件的寿命。若维护不当,不仅过滤效率下降,还可能引入二次污染。因此,建立科学的维护周期制度至关重要。
一、滤芯更换周期
滤芯是过滤加油机的核心耗材,其更换不应仅依赖固定时间,而应结合运行时长、油品清洁度及压差变化综合判断。一般建议:
在常规工况(NAS 8–10级油品)下,每过滤5000–8000升油液或累计运行200小时更换一次;
若处理高污染油(如工程机械回用油),更换周期需缩短至1000–3000升;
当压差表读数超过0.2 MPa(或厂家标定上限),即使未达周期也应立即更换,避免滤芯破裂导致污染物穿透。
二、泵体清洗要求
齿轮泵或螺杆泵长期运行后,内部会积聚油泥、金属屑等杂质,影响容积效率并加剧磨损。建议:
每6个月或累计运行500小时,拆解泵体进行超声波清洗;
更换液压油品种类(如从矿物油切换为合成油)前,必须清洗泵腔,防止油品不兼容产生胶质;
清洗后需检查齿轮间隙,若磨损超差(>0.15mm),应及时更换泵组件。
三、密封件检查与更换
密封圈(O型圈、唇形密封)在高温、氧化环境下易老化龟裂,导致漏油或吸入空气。维护要点包括:
每次更换滤芯时,目视检查进/出油口及泵轴密封是否变形、硬化;
在高温(>60℃)或连续作业场景下,建议每年强制更换所有橡胶密封件;
优先选用氟橡胶(FKM)或聚四氟乙烯(PTFE)材质,耐油耐温性更优。
此外,应建立《过滤加油机维护台账》,记录每次保养内容、滤芯批次、压差数据及油样检测结果,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。
某风电场曾因忽视泵体清洗,导致齿轮泵磨损卡死,补油中断引发齿轮箱过热停机,损失超20万元。此案例警示:预防性维护远比故障维修经济高效。
总之,只有将滤芯、泵体、密封件纳入系统化维护计划,并结合实际工况动态调整周期,才能确保过滤加油机始终处于“高洁净、低风险”运行状态,真正守护设备润滑安全。